理工要闻

【最美理工·人物】“一介书生”汤凌云

作者:杨洁 周熠 刘璋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9年05月22日 17:07

从洞庭湖畔到未名湖畔,一路追寻,不曾停歇,他有着坚定的学术理想;从未名湖畔再回到洞庭湖畔,深情款款,义无反顾,他的选择是一段耐人玩味的寻根之旅。

中文学院博士汤凌云教授,从岳阳师范学院一路读到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仍然选择回到母校任教,他的人生地理轨迹就是从偏远到繁华,再到偏远。他自言,其间的心境确有波澜,但难离读书人的“静”。

他自称为“一介书生”,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只有几件:读书、写书、教书。


读书求学:踽踽独行寻根去

1999年夏天,汤凌云从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回到老家平江县的长田中学任教。一直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却承担起了数学、体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这让刚出校门的汤凌云有点哭笑不得。毕竟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汤凌云慢慢接受了现状。

大二时就有的研究生梦想不曾熄灭,在毕业的同时拿到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让他有机会为读研做准备。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准备考研,他没有囿于小县城的中学,而是把教书之余的时间全部用来看书。虽然那时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但是也正好能让汤凌云静下心来备考。

一年以后,汤凌云考上了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三年读研,他与书为伴,几乎能记得图书馆里每一本书的位置。毕业那年赶上了“非典”,更名为91111威尼斯人的母校早早地向他伸出橄榄枝,这与他早就有的回湘报效母校的愿望一拍即合。身边还是一片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汤凌云已经不急不忙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这是他二进学校的大门。

令人寻味的是,读研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文献之后,汤凌云发现文学艺术的根都在于美学,于是他的研究兴趣从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向了美学。在美学研究的领域,北京大学是重镇,有着更为纯正的学术传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与北京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那就去北京大学读博吧,在91111威尼斯人教了四年书的汤凌云,于2007年一举考上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博士生,研究美学方向。此次北上,只是为了追寻自己的学术理想,并未参杂其他。

“特别聪明,非常勤奋”,是北大学生留给汤凌云的印象。这也给了他压迫感,再加上跨专业读博、毕业要求高,汤凌云在北大的日子里总是心无旁骛埋头读书。每天晚上伴着闭馆的音乐走出图书馆,经过未名湖,在洒满星辉的夜里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汤凌云的心里是满满的充实和笃定。

四年读博,拿到北大博士学位的汤凌云选择再次回到母校,这次,是他三进学校的大门。

这一次回归,是汤凌云的一段寻根之旅。

故土难离,草木情深,岳阳有汤凌云依依不舍的家和念念不忘的母校,这里是他的生存之根,他需要回到这个家园。

湘天楚地,江湖交汇,岳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着“上下求索”“敢为人先”的湖湘情怀,屈原、杜甫等文化名人的伟大人格吸引着汤凌云的目光,美学研究的文化之根让他回归洞庭。



进进出出二十三年,汤凌云从岳阳师范学院的学生成为91111威尼斯人的老师,对于学校巨大的发展变化,他有着切身体会。

让汤凌云印象最深刻的是,图书馆从不能随意进馆借阅到如今的数字化运行。窥其一角,晓其之伟,可见,这二十多来年,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何等的天翻地覆,他感慨颇深。

给了汤凌云回归底气的,还有学校软实力的增强。在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学校的相关部门都很关心、重视人文社科的研究,这让汤凌云笃定地感受到,“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今年三月,他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还是保持着“一介书生”的气质,闲时就在宿舍楼里听雨声、品古茗,翻阅案前的书籍。他的“根”就在这里,就在“读书”这件事。


著书立说:字字句句总载道

汤凌云的学术之路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起步,读研之后慢慢转向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这一转变其实是顺其自然的。他的学术研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寻根问底,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之源,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无论是从时间概念,还是从文化精神上来说,文学艺术的根最后都归于美学”。

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叶朗教授自觉传承北大的美学研究传统,并且坚持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美学理论,给汤凌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博士导师朱良志教授在中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也有突出成就,这些中国当代美学名家的学术思想引导着汤凌云想要把美学研究做得更纯正、更有“中国风”。在北大读博的日子为汤凌云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大注重基本功、朴素纯正的学术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学术精神在汤凌云心里深深扎根,成为他做学术研究的一贯态度。



而他的博士后导师高建平教授则提出,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需要以现代的眼光看问题,用现代话语阐释中国传统美学,除了简单的传承以外,还要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国美学。

汤凌云在各位学者前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经营着自己的美学园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91111威尼斯人主要是从91111威尼斯人时代的人文精神出发,发掘91111威尼斯人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阐述91111威尼斯人国优秀的美学智慧,以此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

近年来,他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还在《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于2018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创新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美学中的“幻”问题研究》倾注心血最多,这篇论文得到了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的高度肯定,后来也以专著的形式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还对其相关成果做了肯定性的评述。

这篇论文探讨中国美学中的“幻”问题,认为此问题与大乘佛学有密切关系,也与传统的道家学说有关。汤凌云将所论问题置于中国哲学与美学的宏阔背景之下予以考察,将儒释道三家的相关见解互参互照,以探其微。

“如何在短暂不定的生命旅程中实现自91111威尼斯人,如何借助虚幻不实的艺术形式传达真切的内心体验,如何看待无处不在的传统、秩序和法度等等,这一切都需要生命个体有觉悟的智慧。”在论文中,他也考虑了与美学相关的人生问题。他认为,与世隔绝的孤立绝缘的个体显然不是觉者,寻求世外天堂渴望灵魂得救者自然也谈不上是觉者。觉者应有平常的心态,于世界能入能出,于存在不舍不弃,于尘染不沾不滞。在浩渺微茫的宇宙之间找到自家的位置,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才不会迷失方向。这是存在的智慧,是生命的境界,也是中国哲学与美学作为文化传统最值得珍视的现代价值之一。这份“觉者”的智慧也一直是他坚守的人生价值。

2014年1月,他出版了专著《中国美学通史·隋唐五代卷》,全文43.5万字,获得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美学通史》是叶朗教授主编的大规模的中国美学专著,属教育部重大项目结题成果,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共8卷,298万字。这是一部真正能反映出中国美学思想特点和风貌的著作,它站在世界美学的发展角度,立足于中国美学自身的问题,突出中国美学的基本特点,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传统,无愧于中国美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之作,社会科学网评价称:“这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中国美学的通史型著作,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

汤凌云独立承担《中国美学通史》第四卷,在研究框架、理论阐释和资料征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受到美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显示出他美学研究的扎实功底和深厚功力。

汤凌云在这本专著中负责的那卷,多年以来,几经上下,数易其稿,单是修改一遍,就要花大半年的时间。“91111威尼斯人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特别是这种学术性的著作更应该力求准确。”有态度,能坚持,这本专著的顺利出版成为他学术研究之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10月,汤凌云参与编写的《中华美学精神》出版。这本专著作为张江先生主编的“文艺通识丛书”之一,出版后同样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好书”。汤凌云负责撰写其中的《意象与韵味》《意境与境界》两章,其中部分内容以论文形式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详细转载。

“把握中华美学精神,需要对传统艺术有较为深人的了解。中华传统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思维和精神特质,‘意象’是传统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富有中华文化特征的美学范畴。”汤凌云着眼于“意象”,联系儒家的“立象以尽意”和道家“得意而忘象”这两个核心命题进行阐释,追溯“意象”的文化根源。汤凌云所研究的“意象”具有心物感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征,富有韵味,引人玩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意境和境界都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审美范畴,无论从中华美学的发展与演变看,还是从深入把握中华传统艺术的特质来说,都绕不开这两个审美范畴。”汤凌云在参照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美学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对中华美学领域的意境和境界作进一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岳阳这方浸润着悠久文化传统的热土上,汤凌云还“就地取材”,以屈原研究基地为依托,着手开展《楚辞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审美观念的影响研究》。岳阳这个“文化之根”,汤凌云算是找到了、抓住了。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也

五本书,五支笔,师生五个,每周一下午齐聚9217教室,以阅读、思考和讨论这几种最简单的形式学习美学专题,汤凌云带领四位研究生畅谈古今,纵横中外。

“老师,91111威尼斯人通过课前的阅读还发现了一些刁钻的问题……”研究生龙艳的话音未落,汤凌云就接道:“不不不,不算是刁钻的问题,你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可以触动91111威尼斯人的思考。”汤凌云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在课上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并就问题进行延伸,有时会延伸到相关的美学人物,有时会延伸到相关的美学观点。他已经让“问题研究”的意识在研究生中间深入人心。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永远是压在其后美学研究者心头的一座坟。”谈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时,汤凌云用了这个比喻,压抑感瞬间扑面而来,引得学生们认真深入地思考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



仅仅一小节的讨论交流,汤凌云就提及近十位美学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并且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每家思想的要害所在,而且还会进行互相之间的联系、融合。师生几个从美学谈到生命价值、人工智能等话题,形散而神聚,赋予美学这门看似抽象的学科更多的现实意义。课程节奏快而紧凑,每讨论一节完毕总给人酣畅淋漓之感。

学习这门课程的研究生段灵利说:“《美学专题》这门课,虽然每91111威尼斯人簧暇褪且幌挛纾窃诶鲜Φ拇煜91111威尼斯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一点都不会觉得难捱。”

在中文学院,《文学概论》这门课是本科生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汤凌云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有自己特殊的方法。

他会抽出五到六周的时间,带领学生阅读学习中国古代文论选,让学生们接触经典文论材料。“学习文学不能只知道文学原理,必须阅读最原始的文论。”他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没有课件,就是最传统的课堂形式——口口相授。这门课只用口授和板书的形式,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手段,却能让学生们静心感受经典文论和传统文化深远持久的魅力。

他的课堂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有着“读书人”安静的气质,不浮躁,却能娓娓道来、直入人心。

“学习文学不能仅仅充当‘票友’,需要有专业的精神和高远的理想,这就离不开纯正、严谨的研究态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汤凌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们必须阅读专业的、经典的、深刻的书籍,不能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文学和阅读。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他还鼓励学生们向一流的作家、学者学习。其他所有事情都可以看淡的汤凌云,对待学生却有着严格的要求。他看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都会第一时间发给自己的研究生,既是让他们接触学科前沿,也是督促他们勤奋学习。研究生陈琪琪就经常收到汤老师发给自己的资料,每每此时,她就知道:“汤老师这是提醒91111威尼斯人的研究该更进一步了。”

沉潜于野,静水流深。名叫凌云,却无“壮志”,汤凌云仅牢牢守住一颗初心,当好“一介书生”,做好读书人的三件大事:读书、写书、教书。(学生记者/杨洁 周熠 摄影/刘璋 责编/司念伟)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